close
于美人主持的"國民大會"
97.03.31《沒錢 少幫手 單親爸爸很難過》
今日來賓:溫兆宇、侯剛本、朱建鋒、羅燦煐、顏冰心
今日內容:
當一個家庭失去母親時,還能成為一個家,除了孩子之外,最重要的關鍵就在那個爸爸身上了,他必須跳脫傳統男人的框框,公事、家事、親子關係樣樣要通,在今天的社會,有許多這樣的爸爸,他們突然要擔起媽媽的責任,單親爸爸就像是原本使用雙手的人,突然因為受傷而只能使用一隻手,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單親爸爸要如何繼續承接這個家呢?沒有媽媽的親情下,單親奶爸要如何如何父兼母職?單親爸爸背後有多少辛酸?

 
--------------以上出自http://www.tvbs.com.tw/tvbs/t_b_a/nation/的節目介紹------------------------


概要整理:
1.
某男描述自己在婚姻中多會撐,對老婆多包容。
來賓:你這樣是高高在上,覺得包容她一切。但她不要這樣的施捨,選擇離開。

->owlet:王子在"拯救"公主時,有問過公主希望被他拯救嗎?
                順道推薦兩本書:"為自己出征" 
http://0rz.tw/5e3Qp     
                                                "公主向前走"
http://0rz.tw/3f3R3

2.
某來賓:以前的婚姻因為女性尋求經濟支援,現在維繫婚姻的目的是為了感情。
于美人:那是是表面上白頭偕老,實質同歸於盡。
某來賓:男性需要走出框架。男性較不擅長與人溝通、表達情緒、關懷家人這些部份, 
                是被社會框架教出來的。"示弱"與"求助"對男性而言非常難。
于美人:詹姆斯(于的兒子)在哭時,他爸說"要像個男人,不准哭!"但我說:給我哭。

->owlet:兩性溝通與婚姻諮商方面的學習,是當代男性的新課題,尤其當許多女性逐漸在經濟上不需要依附男性,並且自我成長重新尋求新的婚姻價值的年代。

3.
某來賓:單親爸爸照顧小孩壓力很大,一個小孩哭完換另一個小孩哭,自己情緒變很暴躁。
于美人:痛苦是用比較的,我的是兩個小孩打在一起,我都要左手握右手,就怕會出手。
                你現在知道你老婆以前帶小孩的辛苦了吧!
某來賓:照顧小孩跟家裡有長期需要看護老人一樣,這樣的長期家庭照顧者需要喘息的空
                間,可以是一天當中的1-2個小時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然長期下去會撐不過去
                的。
于美人:以前獨立照顧小孩的媽媽,尤其是有兼職工作,雖然在婚姻狀態中,但實際狀況
                就像是假性單親媽媽。

->owlet:無論性別當家庭照顧者真的非常辛苦,家人要主動提供協助,給予喘息的空間。我覺得單親爸爸的壓力跟我媽媽這代的女性很類似,要照顧家裡又要外出工作,還要服侍家裡的太老爺,身兼數個身份。以前高中輔導室有讓我知道,這些身兼數職的辛苦與蠟燭兩頭燒的煎熬,並有建議各項輔導資源,但我猜在男校或是男性的學習過程中,是缺少這一塊的,需要男性自己的覺醒去思考與面對。

4.
單親爸爸協會:台北市每100人自殺,有54.4人是單親爸爸,可見壓力多重。而且單親議題
                            是放在婦女福利部份,那些單親爸爸怎麼有勇氣去求助。
                            有需要的人可以找單親爸爸協會談。

->owlet:單親媽媽壓力也很重。所以我覺得這樣高的自殺率跟是否有紓解情緒有很大的關係。真的需要讓男性有表達情緒的空間,男性也應該自省,去學習溝通技巧以及練習表達自己的情緒。另外在一個日本節目介紹中年離婚,大多離婚的女性活的更好,而男性則在離婚後幾年的死亡率很高,那節目中也鼓勵男性去學習新的興趣以及交新朋友。

如果男性真的只聽進去數據的話,"每100人自殺,有54.4人是單親爸爸"這夠嚇人了吧,而且如果能多學習情緒表達與關懷、傾聽、同理心、溝通技巧、、、就很可能不會離婚,不會被逼到這樣的絕境了,會離婚的原因一定是雙方互動的問題,並不是把責任推給男性,在這邊只是單就男性應紓解情緒這點而言。個人覺得尚未結婚、尚未離婚的男性們應該好好思考這些,並非為了未來離婚做準備而是為了讓自己的婚姻生活可以更和諧而準備。

相關新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ug/3/today-life8-2.htm
單親爸爸俱樂部http://blog.sina.com.tw/singlefather/

另有一篇文章http://blog.udn.com/uenblog/1624449書寫"男兒淚"的心情
我想藉此說的是,並不是所有女性認為"男兒流淚等於無能"
而這樣的社會框架,有一部分是女性建構的,但主要的部分是男性自己以為就是會被這樣看待的。我們應該鼓勵男性能適當表達自己情緒,並且面對自己軟弱的部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鶹 的頭像
    小鶹

    野人獻曝

    小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